7月金融数据亮点:信贷资金流向实体经济,利率维持低位

2024-08-14 362 0

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7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,在金融总量增长整体呈现“减速提质”的态势下,当月金融数据展现出一些亮点。7月末,人民币贷款余额达到251.11万亿元,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95.72万亿元,广义货币(M2)余额为303.31万亿元,三者分别同比增长8.7%、8.2%和6.3%。

尽管7月新增贷款约2600亿元,同比有所下降,但考虑到7月通常是贷款投放的淡季,且6月银行季末信贷冲量明显,贷款增长整体保持稳定。7月票据融资增长显著,表内票据作为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,其增长得益于票据利率下行,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。

7月末社融规模增速回升,企业债券净融资约1600亿元,政府债券净融资约7000亿元,显示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稳固。信贷结构继续优化,前7个月,我国企(事)业单位贷款增加11.13万亿元,中长期贷款增加8.21万亿元,占比超过七成。

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.9%,高技术制造业和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15.5%和15%,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%,均超过全部贷款增速。金融机构在金融管理部门的引导下,优化信贷结构,提高资金使用效率,将低效贷款回收后投放到新动能领域。

贷款利率方面,7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.65%,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3.4%,均处于历史低位。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改革市场化利率调控机制,明确了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的政策利率地位,促进利率传导更为顺畅。

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认为,中国人民银行的一系列改革举措有利于提高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报价质量,进一步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质效。

相关文章

制造业 PMI 扩张提速,经济向好信号强劲
ST永悦实控人陈翔被留置并立案,公司股价近期大涨
解析市值管理新规:三大关键词揭示监管新动向
华设集团董事刘鹏因短线交易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
苏宁与万达就50.4亿元股份回购款纠纷各持己见
LPR迎来年内第三次下调,降幅创年内新高

发布评论